一、國產礦用帶式輸送機的發(fā)展方向:
( 1) 大型化、提高運輸能力
在今后10 年內輸送能力要提高到3000 ~10000t /h, 帶速提高至5~ 8m / s, 可伸縮帶式輸送機輸送距離要達到6000m以上, 鋼繩芯強力帶式輸送機須達到14000m 以上, 單臺電機功率要達到1000~ 2500kW 以上, 輸送帶抗拉強度大于6000N /mm(鋼繩芯)和3150N /mm (整芯)。
( 2) 提高元部件性能和可靠性
除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現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還要不斷研究新的技術和開發(fā)新的元部件。
( 3) 擴大功能, 一機多用
將帶式輸送機結構作適當修改, 拓展運人、運料或雙向運輸等功能, 做到一機多用, 使其發(fā)揮最大經濟效益。
( 4) 開發(fā)專用機型
我國煤礦的地質條件差異很大, 為了滿足特殊要求, 應開發(fā)特殊型帶式輸送機, 如彎曲帶式輸送機、大傾角或垂直提升輸送機等。
二、礦用帶式輸送機發(fā)展的技術前瞻:
( 1) 動態(tài)分析技術
對整機運行過程的動態(tài)特性進行分析, 涉及基礎理論和現代先進技術, 是綜合性的高新技術。德國、美國、日本等國較早開展動態(tài)特性研究, 并已在實際工程中應用。應用動態(tài)分析技術優(yōu)化設計大型帶式輸送機, 安全系數最小可達4. 8。國產輸送機未經動態(tài)特性分析, 即使使用了可控啟動裝置, 其安全系數也需要取到8左右。官地礦即將使用的一條大型帶式輸送機使用了可控啟動裝置, 安全系數仍須取8. 02, 只能選用ST3500鋼絲繩芯強力輸送帶。如果采用動態(tài)設計, 光輸送帶一項就可節(jié)省費用600多萬元, 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掌握動態(tài)分析技術, 可使我國帶式輸送機技術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應盡快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 2) 可控啟動技術
大型帶式輸送機啟動是個加速過程, 輸送帶發(fā)生粘彈性變形而產生動張力。當帶速越高、啟動時間越短時, 啟動加速度與輸送帶粘彈性變形就越大,動張力也越大, 嚴重時就會損壞輸送帶與其它元部件。
采用可控啟動(又稱軟啟動)技術, 可使輸送帶啟動時初張力下降小于10%, 保證輸送帶不打滑。可控啟動裝置, 必須具有以下性能:
1) 啟動時間可隨帶式輸送機主參數調節(jié), 使啟動速度曲線平穩(wěn), 并能實現滿載啟動。
2) 根據我國有關標準規(guī)定, 輸送帶啟動加速度不得大于0. 3m / s2。
3) 在多機驅動時, 還應具有功率平衡的功能。
4) 電動機應能空載啟動, 在多機驅動時, 還應具有使電動機順序啟動的功能。
5) 具有過載保護功能。
6) 啟動時盡量降低對電源的沖擊, 避免對電源電流與電壓產生污染。
7) 輸送機短時停車時, 可以不停電動機。
8) 操作維護簡便, 工人易于掌握。
( 3) 下運制動技術
下運帶式輸送機在正常運轉時, 借助電動機轉子達到同步轉速時產生的反力矩來限制輸送帶速度的提高。但當停機或電源中斷時, 由于失去控制, 會造成滾料或飛車事故, 故必須進行制動。制動過程是個減速過程, 同樣存在輸送帶變形與儲存能量的釋放問題, 如控制不當, 除了發(fā)生滾料、飛車事故外,還會損壞輸送帶及元部件, 嚴重時可能發(fā)生輸送帶的折疊現象。